7月27日,在唐山康复村,地震截瘫伤员刘印江(左)、王晓慧夫妇在无障碍住房内上网浏览。多年来,这些在唐山大地震中致残的人们,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照顾下,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。 风尘仆仆,一路骑行,不为风景,只为感恩。7月13日,10名特殊的唐山“驴友”来到秦皇岛。“我们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,在纪念唐山抗震39周年之际,我们只想对当年救助过我们的人当面说声谢谢!”在秦皇岛市人民广场,骑行队队长、76岁的刘肃老人紧紧握住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3名港城老兵的手说。 “在唐山,‘感恩’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,它蕴涵于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!”唐山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杨洁说,如果把全国文明城市唐山比作一曲华美的乐章,那么“感恩”便是其中高昂的旋律。“39年来,唐山人民已经把这份感恩之情转化成了无私奉献、回报社会的大爱之心。” 感恩情怀聚集“大爱唐山”精神力量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,曾有西方人预言:“唐山从地球上消失了。”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下,唐山不仅没有消失,反而在一片废墟上崛起,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。 唐山人永远不会忘记,灾难来临之时,邻里路人匍匐相救,相濡以沫;全国人民八方驰援,爱心潮涌。大难过后,把爱心回馈给更多的人,成为劫后重生的唐山人最朴素的愿望。 2008年初,我国南方遭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,宋志永等13位唐山农民千里驰援,谱写了感动国人的动人篇章;汶川、玉树、皮山等地发生地震后,唐山医疗队、救援队日夜兼程奔赴灾区,捐款、捐物。 大爱义举感天动地,点滴善行润物无声。企业家常玉珍办起幸福院,20年如一日赡养革命功臣;农家妇女高淑珍创办“爱心小院”,收养多名残疾儿童;一名退休老人向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,署名“帮一点”,成为城市的慈善符号;“童晴”、“公有”等多位爱心人士数次或常年匿名捐款,至今留下“美丽谜团”;冰天雪地中,6名素不相识的市民手牵手结成“生命锁链”,冒着冰面碎裂的危险救起落水者;炎炎烈日下,80后青年张永利身系绳索悬在16楼,徒手救起遇险女童…… 在“善行河北”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,唐山市依托“抗震精神”这一独有的城市人文资源,凝缩城市精神,聚集人文力量,使以“感恩、博爱”为核心的新唐山人文精神深深根植于市民心中,困难面前伸出援手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。 志愿服务搭建善行义举广阔平台 39年前的大地震,不仅夺去了24万唐山人的生命,还致16.4万人伤残,4000多名未成年人成为孤儿。 灾难中的患难与共,使得唐山人无比崇尚人与人之间那份超越血缘的深情大爱——无数人心怀感恩,扶孤助残,互助互爱,走上了终身志愿服务的道路。 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发源地,唐山志愿者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扶贫帮困、帮老助弱、社区服务、抢险救灾、环境保护一线和每一次大型公益活动现场。据不完全统计,到2014年底,该市已成立各级志愿服务队近7000支,各类志愿者总数超过70万,占全市人口的10%左右。 在“善行河北”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,唐山市又开展了“大爱唐山·邻里守望”志愿服务活动,在全市各社区建立、完善“十个一”志愿服务机制,即每个社区建立“一站(学雷锋志愿服务站)、一队(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)、一卡(邻里守望互助卡)、一证(志愿者证件)、一表(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、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登记表)、一协议(结对帮扶协议)、一台账(志愿服务工作台账),开展一培训(志愿者培训)、一认定(志愿者星级认定),形成一特色(志愿服务特色)”。通过“邻里相伴”关爱空巢老人、“邻里相携”关爱困难儿童、“邻里相帮”关爱农民工、“邻里相扶”关爱残疾人、“邻里相助”维护社区环境等系列主题活动,使全市1.2万余名空巢老人、2806位残疾病困儿童得到“一对一”或“多对一”帮扶,52万名农民工和6万名残疾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 从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到老年志愿者人数的增加,从设立“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日”到“唐山最美志愿者”评选,多年来,唐山市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志愿者招募、管理、活动制度,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不少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 长效机制永葆城市文明本色 感恩,是唐山人心中不灭的光芒;奉献,是这个城市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。 “谁说雷锋没户口,唐山雷锋月月有”——从1990年起,唐山市就开展了“月评学雷锋十佳”活动,至今已持续25年,被称为“留住雷锋的城市”。 今年以来,唐山市又发起组织“学雷锋十佳”回访活动,对25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“学雷锋十佳”人物、事迹进行回访宣传;同时采集历年本市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和入选月评“学雷锋十佳”者的脚印作为模板,在市内大型公园和2016年世园会展馆等公共场所打造“好人足迹”甬路,以此激励市民沿着“好人足迹”奋力前行。 给予奉献者应有的嘉许和回报,爱的力量才能薪火相传。 登录唐山市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看到,这个被称为“志愿云”的信息平台上,完整记录着每一位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、地点和事由。据介绍,以此为依据,目前唐山已建立起一套科学、完善的志愿者星级认定和嘉许制度。按照《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》,社区将根据志愿服务的时间和质量,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认定并给予相应的褒奖。同时,根据志愿服务回馈制度,志愿者可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,换取所需的社区服务,并在就学、就业、就医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或优待。 从每年一度的“道德模范”评选,到两年一届的“十大杰出志愿者”命名;从《文明市民读本》入户发放,到“道德讲堂”遍地开花……多年来,唐山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提升全民道德素质的体制机制,文明的气息如春风化雨,浸润于这座“感恩之城”的每一个角落。(新华社)
|